1、带高筋的锻件
带高筋的锻件在终锻时,在筋部充填阻力大,常产生充不满。为使筋部充满,设计终锻模膛时,一般采取措施:将筋部放在上模;增大过渡处的圆角半径R,域小金属流入筋部的阻力;加大桥口值,迫使金属向筋部流动。但是这些措施的效能是有一定限度的:圆角半径R过大,要增大机械加工量;桥口阻力过大,上下模不能打靠,甚至可能造成桥口被打塌等。
预锻模膛的模锻斜度与终锻模膛相同;预锻模膛的筋的高度略小于终锻模膛相应部位的高度;筋的顶部宽度相同。为了减小金属流动阻力,适当加大底部的圆角半径R'。
可见,在预锻时就已经成形出筋部的上半部分,预锻后的毛坯放到终锻模膛中终锻时,筋部的上半部分只是向上平移,与模壁之间不接触而无摩擦阻力,其能够顺利地充满筋部模膛,并且可以避免转角处产生折叠。
2、工字截面的锻件
工字截面的锻件(例如各种连杆锻件)在终锻时,最容易产生表层移动折叠。要根据筋高h与筋宽b的关系,采取适当的预锻方法。
当h<2b,采用梯形预锻模膛,模膛宽度B'=B-(2~3)mm。高度h'根据按照预锻模膛截面积等于终锻模膛加飞边截面积的条件来确定。
当h≥2b,采用驼峰形截面预锻模膛,模膛宽度B'=B-(1~2)mm。高度h的确定方法是,先假定预锻模膛为梯形截面,按照预锻模膛截面积等于终锻模膛加飞边截面积的条件。
3、叉形锻件
叉形锻件终锻时,常在内端角充不满。设想将毛坯直接进行终锻时,金属的变形流确情况是:金属先横向水平外流,与模壁接触后,部分金属再转向内角处流动,内角处是最后充填到的地方;特别是在内端角处,金属除沿横向流入模膛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沿轴向流入飞边槽,于是造成内端角处金属量不足而充不满。避免这种缺陷,在终锻前采用预锻。在预锻模膛中设置劈料台,将叉形处金属劈开挤向两侧,沿横向流入叉部型腔内,这样,终锻时就会改善金属的流动情况,保证内端角处充满。
4、带枝芽的锻件
带枝芽锻件终锻时,容易在枝芽处充不满,原因是枝芽处金属量不足。因此,预锻时应在该处聚集足够的金属量。为便于金属流入枝芽处,预锻模膛的枝芽形状可简化,与枝芽相接处的圆角半径适当增大,必要时可在分模面上设阻尼沟,加大预锻时金属流向飞边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