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大锻件的整个截面冷却后能够获得足够高的机械性能,必须用淬透性足够高的钢种,所以淬透性是大锻件用钢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普通小截面结构钢的热处理中,淬透性是用心部获得50%马氏体时的临界直径来评定。对大锻件来说,由于一般冷却组织是贝氏体或贝氏体和马氏体的混合组织。所以,大锻件的淬透性通常是用心部不产生铁素体而获得贝氏体和马氏体组织时的临界直径来表示,称为无铁素体淬透性。而且,在谈到大锻件淬透性时,一般都具体加以说明。
大截面用钢的淬透性可以利用连续冷却转变曲线来粗略估计。通过铁素体或珠光体转变曲线的鼻尖的冷却速度越小,则钢的淬透性越大,反之越小。
普通小截面钢的淬透性可以通过端淬试验所得的端淬曲线来进行定量评定。但是,对于大锻件用的高淬透性钢来说,即使是端淬试样尾端的冷却速度也还是太大,随着端距的不同,硬度并无明显变化,因而无法根据端淬曲线来判断和比较淬透性的大小。端淬法一般只能用于评定直径130毫米(水淬)或95毫米(油淬)以下的锻件的淬透性,对于更大的锻件必须寻求新的方法,例如加缓冷装置的端淬法、模拟冷却法等。还可以用计算法评定大锻件的淬透性。
为了保证锻件冷却时不致淬裂,长期以来,大锻件的冷却工艺一般都采用比较缓和的冷速方式,如空冷和油冷等,而且出于同一考虑,冷却时不使锻件像小件那样一直冷却到室温,而是冷却到高于室温的某一温度,这一温度叫做终冷温度。为了冷却到终冷温度所需的时间称冷却时间。
综上所述,大锻件冷却工艺的制定主要是确定冷却方式,终冷温度和冷却时间。恰当的冷却工艺应该保证在不使锻件开裂的条件下,尽可能获得综合机械性能较高的转变产物,如马氏体和贝氏体,而且尽量使锻件整个截面上组织分布均匀。